听觉景观设计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
听觉景观设计

听觉景观设计

 
1 听觉景观设计的提出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本《圣经》的旧约全书中,这时的“景观”意为“风景”“景色”等,是视觉美学上的概念。目前,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对“景观”的理解,也主要是从视觉 角度出发的,景观设计被认为主要是视觉的艺术。而柳赖澈夫从知觉心理学角度出发则认为“景观是通过以视觉为中心的知觉过程对环境进行的认知,包含了对景观的视知觉过程和行动媒介过程 ”[1]。也就是说,景观不是由人的视觉体验单独感知,而是由包括视觉在内的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感的综合体验感知,是对“整体景观”(Total Landscape)[2]的感知。
    人对于环境认知的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感官,视觉和听觉构成了我们对外界感知的最重要的2种感官。西方哲学将人 的感官依照等级次序进行排序,首先是视觉,因为人们认为这种感官对于认识世界和获得知识最为重要。其次便是听觉,在我们的学习经验中,听觉有时甚至比视觉更为重要,我们的学习常常是从“听说”开始的。
    中国古代的造园师向来注重园林听觉感受,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园林具有生动的意境美。造园师常借自然的风、雨与竹林、芭蕉、荷叶作用产生的声响来营造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和“留听阁”,还有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都兼备了声形的优美意境[3]。
    为了满足人们对景观更全面的感受,不仅能“看”到美景,更能“听”到美景,设计师就不能只专注于对空间形态、色彩分布与功能布局等视觉形式的设计,还要将听觉设计作为设计的必要元素,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听觉景观。
2 声景观 (Soundscape)
    1929年芬兰地理学家格兰诺 (Granoe)提出“Soundscape”,刚起步时的研究范围是以听者为中心的声环境[4]。Soundscape由 Landscape(景观)变化得到,Soundscape被译为声景、声音景观、声风景、音景,在中国台湾则被翻译成声境。而笔者则倾向于将 Soundscape译为听觉景观,以明确它在景观设计里与视觉景观相对的地位。听觉景观不同于听觉环境,听觉景观强调景观的可听性,为声音等要素被人感知并在人脑海中形成意象,体会到景观的意境美;听觉环境则是指人们生活、工作空间中的音源对人听觉的影响。
    听觉景观的研究范畴,涉及人在对环境进行视觉审美时,听觉感 知的作用和影响,及视觉景观与听觉景观的配合和协调,和以声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景观进行听觉设计。
2.1 莫瑞•谢弗(R.Murray Schafer)提出声景学概念
    声景学作为一个艺术概念则是由加拿大音乐家莫瑞•谢弗在 20世纪60年代末一70年代初提出的,他创建了世界声景计划(WSP,World Soundscape Project)组织[5],并开创了声音设计研究学派,被视为是听觉设计的“包豪斯”。谢弗于1977年撰写了《世界之律调》(The tuning Of The World)一书,引起声音生态学家和声音艺术家的广泛关注,他的活动以及出版的书籍也使声景思想从加拿大推广到整个欧洲。
2.2Westerkamp与世界音响生态论坛
    WSP的首创成员谢弗多年的助手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Westerkamp)于 2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着手策划一次全新的国际运动。1991年,希尔德加德创办了全新的《声景》(Soundscape)期刊。1992年,由希尔德加德组织的世界音响生态论 坛(W FAE)在 加拿大班夫(Banff)的国际会议上正式成立。WFAE拥有自己的网站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隶属机构遍布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各国在 WFAE组织的鼓舞下,积极在各领域开展声景活动。
2.3 鸟越子(Keiko Torigoe)与日本声景
    日本的声景研究和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叶,鸟越子在多伦多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研究并撰写了关于“世界声景计划”的论文。回国后,她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声景教育和声景设计,并在日本推广和发扬声景生态学。日本声景研究会于1993年成立,其宗旨是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周围存在的声音,进而关心声音的环境。对声音的历史、环境,文化内涵进行考察[6]。日本还开展了“评选日本音风景100处”的活动,让民众积极参与进来。
2.4声景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
    我国台湾地区王俊秀教授撰写的《音景(soundscape)都市表情:双城记的环境社会学想象一文试图以环境社会学的观点来从事新竹市与温哥华“双城记”跨国之比较,探讨音景如何转化为都市表情。1998年王教授的《声音也风景:新竹市的音景初探》则期望以抛砖引玉的精神来摘要国内音景调查与研究的先驱计划,期望音景也可 以成为景观研究的新方向[2]。
2.5 声景在我国内地的发展
    中国内地最早进行声景研究的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国棋,他将声景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他通过向北京市 民发出“Sondscape通告”和介绍世界各地声景研究活动的现;使更多的人关注自己周围的声音情况。并提出在中国内地展开声景学研 究的必要性,号召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声景活动。他从人——声音——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声景学与传统声环境学和传统景观学 的区别,弥补了传统景观学仅仅考虑视觉景观的不足,确立了声景学作为人居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基本学科地位,奠定了声景思想的美学基础[2]。
3 听觉景观设计原理
3.1声音的感知

    近代的感知 (preception)理论认为,感知完全或很大程度上由外界刺激特性决定。影响感知的因素有:
    (1)外界的刺激。一定的刺激对于某些人来说开始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当这类刺激重复多次后,原先的反应即会降低以至消失,此时这个人已惯这类刺激,对之习以为常。例如,某些人习惯于在很吵闹的环境中工作,如果噪声一旦消失,他们会感到某种不自在。
    (2)人的生理方面。如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都通过身体上的各种器官。
    (3)人_的注意力的选择性。人的注意力本身有很大的选择性,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由于其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方面,感知到的东西也各异,特别是在注意力集中于某些方面时,对其他方面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8]。
我们日常感知到的声音大致有 3类:自然声、人文声和社会声,我们对各种声音的心理感受随声音的物理特性的不同而差别很大。笔者以校园为例对各类声音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1)。
声音分类 声音名称 物理特性 心理特性
自然声 狂风声
暴雨声
树叶沙沙声
蝉声
鸟鸣
音量大,音调高
音量小,持续时间短
音量小
音量大,较嘈杂
音调高,时间集中
厌烦,急躁
爽快
舒缓,轻松
烦躁,不安
轻松,愉悦
人文声 上下课铃声
讲课声
讨论声
广播声
音量大,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音量不大,较安静
音量一般,较嘈杂
音量大,持续时间较短
急促,刺耳
积极,进取
快乐,积极
放松

 


社会声

交通声
食堂排风扇声
机器声
脚步声
音量大,低频成分较重,持续时间长
音量大,低频成分较重,持续时间长
音量大,低频成分较重,持续时间长
音量小,持续时间短
 
烦躁
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
别扭,烦躁
 
从 (表 1)列出的声音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声音,有的使我们感到愉悦,而有的使我们烦躁不安,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声音环境。
3、2声音元素的角色
声音不是以一个个声响单独存在的,就好像画面是由各种颜色一 起构成的,声音也是由各个声响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声音按在景观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可以大致分为以下3类:
(1)基调声 (Keynote sound)
    基调声又称背景声[9],作为其他声音的背景声而存在,描绘生活中的基本声音。在城市中我们常听到的交通声响为背景声,轰轰作响。而在自然环境或是公园中,背景声则是清脆的鸟呜或沙沙作响的树叶声。在海边,海浪拍岸持续不断的声响则成为一切声响的基调。
(2)前景声(Foreground sound)
    前景声又称信号声(Sound signa1),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听觉上的警示作用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火警声、救护车声、警车声、汽笛声、铃声等都属于信号声,这些声音往往音量特别大或十分尖锐,有的信号声则倾向噪声。
(3)标志声 (Sound mark)
    标志声是具有场所特征的声音,标志声又被称为演出声[9]。在电影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不同场景具有特色的标志声,如钟声和传统活动的声音,是象征某一地域所特有的声响。这种标志声带给人亲切感。这种声响同时也具有时代特征,例如,旧唱片里放出《天涯歌女》的歌声,配上电车的铃声就让我们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在进行听觉景观设计时,如果能针对场地的地域特色和时代背景,适当加入标志声,则非常利于表达景观的特有
性格。
3、3使用者与声音的关系
    景观的使用者是景观声音的接受者,同时又是景观声音的制造者。使用者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状态对他们感受声音有不同的影响。
使用者的社会背景包括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职业等。调查表明,年轻人比较偏向轻快前卫的音乐,喜欢诸如马达轰鸣、篮球鞋摩擦地面等刺激的声响,对交通噪声不太反感。而受到良好教育的中年 男子却更容易对交通噪声发出抱怨。
使用者的状态,是指使用者在不同心理条件下感受景观时,对声音有不同感知。使用者在轻松平和的状态下能对声景观有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使用者如果心绪烦躁,对环境中的噪声就更难以忍耐。
3、4 听觉景观与视觉景观的相互关系
    视觉能客观地感受环境,较理性;而听觉则常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更感性,这是因为声音本身的持续性特点使其具有节奏感和造型感。视觉与听觉相结合,2种感官体验相互碰撞,相互诠释,可以表现出美妙的艺术效果。视觉景观设计与听觉景观设计相结合,才能设计出较为完整的景观环境。
听觉景观和视觉景观存在着以下3种关系:
(1)协调——听觉景观与视觉景观有统一的主题、基调;
(2)对比——听觉景观与视觉景观有对比的主题、基调;
(3)互动——相互之间随对方改变而改变。
    配合不同的风景,体现不同的主题,视觉景观和听觉景观就分别有了不同的配合。有的需要相互协调,使某个主题得到加强,比如用溪流潺潺的水声与郁郁葱葱的山景相配就很有意境;有的则用对比的手法,用自然的声音配上人工的视觉景观,比如为体现某个工业基地原来是一片生态树林的场地历史,加入原始树林的声响和动物的叫声 ,这将使矛盾突出,使人追忆过去;而有的景观中加入了声音的元素后,使人的听觉和视觉互动起来,如音乐喷泉,水柱随着音乐起伏而摇摆变形 ,听觉和视觉互相诠释对方,声音和画面互相印证,使景观的性格更加突出。
    清华大学的李国棋在他的博士论文《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中,做了一个视觉景观与听觉景观关系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景观和声音的谐和度越高,视觉与听觉相互作用容易产生共鸣现象,印象评价也就越高。由此我们得出,在视觉景观与听觉景观的这3 种关系中协调和互动能使人们在感受景观时产生共鸣现象,增强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给人们留下较好的印象。而如果二者是对比的关系,则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流行音乐在景观中给人的印象就很特殊:原本喜爱流行音乐的人,会对视觉景观也产生良好的印象;而对流行音乐没有兴趣或是反感的人对环境的印象就会变差。
3、5 听觉景观空间布置方式
    对听觉景观进行空间布置,我们可以从分析游赏方式入手。借鉴 日本园林的游赏方式,按视点的固定和移动分为 3种形式 :定视式、露地式和回游式。定视式是指从某一固定位置观赏庭院,注视感强烈,呈现绘画性的、静止的景观。回游式是指可以沿循环的路线观赏园内各个部分,园林对于观者本身来说呈现立体的景观构成。露地式是介于定视和回游之间,沿着固定、单一的方向移动,呈现连续的景观空 间构成变化”。
    当我们在某个景点观赏时,就是定视式,我们布置声音位置时,就可以将声音像画面那样分成远景、中景和近景,分别在距离观赏者不同位置和方向的地方播放声响,从而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例如在远景中是树叶的沙沙声和风声,偶尔配上一些鸟叫声,在中景中加一些水流的淙淙声,近景则为游客自身所发出的交谈的声响。
     景观常常是由观赏者在运动中感受的,单个景观的观赏不如景观序列的积累效果来得好。当视点跟着脚步移动时,移步异景的体验比视点固足的定视式游赏更具趣味性,使人流连。采用露地式的方式游览,观赏者是沿着固定、单一的万向移动的,这就好像设计者在向观赏者描述一个故事。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听觉景观空间布置也要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让人有一个享受环境的过程。当采用回游的方式时,观赏者的移动万式是多万向的,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布置听觉景观哭出各景区的不同特色,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4听觉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听觉景观规划设计一般采用正设计、负设计和零设计3种方法;正设计即在原有的声音景观中添加新的声要素;负设计即去除听觉景观中与环境不协调的、不必要的声要素[2](道路景观设计常采用负设计,降低汽车噪声);零设计即对于听觉景观按原状保护和保存,不做任何更改。
4、1正设计——布雷的海湾前滩公园(bray's Bay Foreshore Park)
    澳大利亚布雷的海湾前滩公园是由景观设计师金科菲尔德( Pittendrigh Shinkfield )、布鲁斯(bruce)和声学工程师谢恩•法西(Shane Fahey)共同设计的。采用了正设计的听觉景观设计方法,这里原来是个造船厂,设计者在代表船身的范围内播放WW2造船厂码头的声音,另外在3艘船下水的地方,从铁盖下发出模拟船下水的声音,以此来体现生动的历史环境。
4、2负设计——迈阿密吸音墙( Acoustic Wall )
    建于迈阿密国际机场北部边界的这堵吸音墙由玛莎•施瓦茨设计,长约1.6km沿第36街走向而建[10]。施瓦茨采用负设计的听觉设计方式,设计出色彩丰富而有趣味性的吸音墙.它在具有视觉美感的同时起到了阻隔噪声的功能。
4、3零设计——日本“Shiru-ku Road”小公园(Shiru-ku Road Pocket Park)
      Shiru-ku Road"公园里设置了很多听声音的装置,由Kuo Rokkaku Architect & Associate设计。这个公园体现出零设计的听觉设计手法,对公园原有的自然声响不做任何更改,设计一些声音装置来收集自然声音。这些装置形态各异,吸引了很多儿童,增强了他们与大自然亲近的经验。这些装置可以使我们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有的声音装置可以收集来自很高处的声响仿佛让你长出2只长长的耳朵,可以听见空气中树叶颤动的声响。有的声音装置则需要你趴在地上聆听,它们为你收集了地表昆虫的聒噪声。
5听觉景观规划设计步骤
    (1)确定项目的类型

    景观规划设计一般包括宏观的景观环境规划、中观的场地景观规划和微观的详细景观设计3个层次。城市公园、道路、学校、居住区、教堂寺庙、纪念地、风景区等景观规划设计都在其设计范围内。
    (2)现状分析
    对现状在视觉和听觉上分别进行分析。对景观进行传统的踏勘的同时,对现状的声音进行记录和研究。首先,判断现状声音由哪些声源构成,分别来自于哪里,距离感受者有多远的距离。其次,判断声音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哪些是特别的、具有场地特色的,哪些是乏味的、嘈杂的,最后对声音产生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分析在感受地所能听到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伺种感受,是否能引起人心理的变化,是令人愉悦的,还是令人烦躁不安的。
    (3)制定目标和原则
    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景观中需要保留哪些声音,需要消除哪些与场所无关的噪声,以及需要增加哪些与环境相配的声音。考虑对声源的处理万式,并对传播媒介进行设计。
    (4)声景创作构思
    对听觉景观的设计与听觉环境设计有本质区别,它超越了制造或消减声音等对声音个体的“物的设计”,而是对景观整体被人感知的意象和意境的设计,是整体的设计。
    1)空间功能区的划分
    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和空间结构,同时要考虑声音元素,为场地划分区域。
    2)为各分区定出声音主题
    对不同场地的使用者及视觉与听觉的关系进行研究,定出各分区的声音主题。
    3)按声音主题确定营造的声音氛围
    在声音主题的基调上,添加或减少其他的声音,构建和谐的声音“交响乐”。
    (5)研究设计方法和手段
研究听觉景观的设计万法,仔细考虑如何处理景观中的各种声音,设计出帮助声音传导或消除噪声传播的设施,确定音响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6案例分析—上海五角场“彩蛋”
    上海杨浦区五角场的“彩蛋”是上海中环线上标志性建筑,由拱形构筑物和下沉式厂场2部分组成。拱形构筑物仿佛“太空船”,高架桥在其间穿过。下沉厂场则成为其“太空基地”[12],呈椭圆形,作为人流交通,实现人车分流。5条地下通道通向5角的商业综合体,以9个地面出入口与周边道路相连。“彩蛋”的主体部分拱形构筑物在功能性与视觉性上的结合十分完美,同时也考虑了对高架上的交通噪声进行遮蔽,但是下沉厂场的听觉景观却不理想。笔者对下沉广场声音进行调查分析(表2),并提出改进建议。
表2             下沉广场声音调查统计表
声音分     类 声音名称 物理特性 心理特性 声音角色
自然声 水声 音量一般,持续时间短 舒适,欢乐 前景声
人文声 广播音乐声 交谈声 音量大高频与低频成分都较重,持续时间长音量一般,较嘈杂 刺耳,急促烦躁  前景声
背景声
社会声


交通声
脚步声
活动声
电子屏广告声

音量一般,被掩盖
音量小
音量一般,较嘈杂
音量大,高频与低频成分都较重,持续时间长

烦躁
烦躁
急促
厌烦
标志声
背景声
背景声
背景声

6、1对下沉广场听觉景观提出问题
   (1)下沉广场内的广播音量很大,在遮蔽交通噪声的同时,也遮蔽了其他所有声响,原本应作为广场背景声的音乐声变成了前景声。且多播放的是喧闹的音乐,给人造成听觉上的负担。
    (2) 广场内庭铺设条形草坪,并设置水池,营造出对自然向往的氛围,而听觉景观与视觉景观产生强烈对比,与场地的特点不符。
    (3)音响布置位置单一,仅在拱形构筑物底部某处设有音响,声音在广场内形成回响,听觉感受质量较差,未能形成空间整体的听觉体验。
(4)通道内人声嘈杂,人通过时的感受较烦躁。
6、2下沉广场听觉景观改进的提案
      按下沉厂场的功能将其分为3个听觉景观区:中心广场区、草坪水池区和环廊区。
     中心广场可以作为市民活动的区域也可以出租给企业做推广活动,所以这里的听觉景观可以配合活动的不同性质,或严肃理性,或活泼生动、这一区域的声音效果也可以配合旁边的东方商厦大屏幕,声画同步会使人感受更生动。平时这里可以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作为整个听觉景观的背景声,但广播音量不宜过大。
 草坪水池区域的听觉景观以自然声响为主题,在喷水池停开的时候,建议在水池周围播放水流动的声响既可创造一定自然情境,又可作为人们聊天的背景声。
 环廊区以画廊的形式作为广告的载体,在这里有时会邀请艺术家设计公益广告,可配合不同的文化展览主题,播放相关的宣传内容,或以与广告内容性格相符的音乐作为烘托视觉效果另外,建议在通道的墙壁上贴吸声和消声的材质,从而降低通道内的人声。
7结语
    本文通过对听觉景观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的探讨和案例的分析,以及听觉景观设计能为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为风景园林师建立“整体景观”[2]的设计理念。
 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师要对听觉景观的设计方法作更多的尝试和创新,在实践中更多地运用,同时考虑其他诸如触觉、嗅觉等的感官要素进行设计。通过景观的五感设计,更客观全面地实现景观的表现,为人们创造更美好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