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0日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

 
    风水又称堪舆、卜宅、青乌等,是一种古老的“山水之术”,属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范畴,历史发展悠久,文化脉络深厚,是中国古人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为了寻求理想的生存居住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1]。在古代,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均受到风水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大到造园理念和选址,小到建筑设计、掇山理水和植物配置等都受到了风水的深刻影响。笔者试从风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风水理论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渗透和影响。
1 园林中的相关风水理论诠释
1、1 天人合一说 
    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始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应是人类顺从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风水学的“天人合一”来自于人们对自然山水及山川的欣赏和崇拜,其哲学基础与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中国古典园林以“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为主要创作原则,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2-3],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古典园林强调山水二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出人们对自然山川的崇敬,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佳体现。
1、2 藏风得水说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和风水理论的核心。风水经典论著《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由此可见,古人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充满“生气”的生态居所,在选址时前有朝案围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有龙虎砂山环抱,出入循水口穿行,既要“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且对去水口也有严格要求,最终要“藏风聚气”,营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1、3 形势说 
    形势说由风水流派之一的“形势宗”发展而来,起初主要是讲究峦头形势,寻求满足“龙、砂、穴、水、向”的风水宝地。《黄帝宅经》云:“宅以形势为身体”,可见将形势说用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4]。形势说规定:“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势可远观,形须近察”;“形成势来”;“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等。这些理论概括性强,内涵丰富,不仅阐明了形势说的概念和意义,而且还定量规定了“形”和“势”在建筑设计和布局中的尺度基准。
2 古典园林中风水观的应用与实践
2、1 古典园林选址及布局 
    受藏风得水说的影响,古典园林选址时一般要求“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所谓“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就是指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祖山),左右有次峰或冈阜的左辅右臂山(青龙白虎山),山上要保持丰茂的植被,前面弯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案山、朝山作为对景;基址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且有一定的坡度[5]。这个理想的环境模式不仅环境优美,挡风聚气,而且对园林空间布局以及造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1 皇家园林选址及布局
    皇家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中庞大的艺术创作,选址时十分看重风水。清代三山五园所处地北京西北郊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纵观其周围峦头形势,西山属太行山余脉,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而太行、燕山均属昆仑山北龙山系,可谓“来脉悠远,绵延万里”。风水中以“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祖山来脉悠远,蜿蜒万里,不仅气势壮大富有生气,而且“远者龙长,得水为多”。
    圆明园的选址立基、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局等均符合风水理论的要求。有文献记载:“圆明园内外俱查清楚,外边来龙甚旺,内边山水按九州爻象、按九宫处处合法……”[6]。说明圆明园选址来脉逶迤悠远,布局暗合九宫八卦思想。不仅如此,圆明园的很多“园中园”也以风水格局为基本构成模式来造园。例如绮春园内的“涵湫馆”遗址东西两侧仍能看到连绵的小山,其北侧是福海,这“山环水抱必有气”的格局就是最理想的风水布局[7]。现存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北水南的格局。园内主体建筑佛香阁位于整个园子的构图中心,背靠万寿山,前面昆明湖,恰好处于一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基址位置。
2、1、2 私家园林选址及布局
    私家园林属于官僚贵族和文人富商所有,他们以“园居”为主要的生活方式,所以造园选址以及布局显得尤为重要。《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汙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完全和前朝后祖,左龙右虎的基本格局吻合,即都遵循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基本原则。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在选址和布局上十分重视宅园风水。苏州耦园东(左)为流水,西(右)有大路,南(前)有河流,北(后)有藏书楼,楼后又有水[8],再加上园内东部的黄石大假山,整个园子便呈现出一个山环水抱、水绕山护的理想居住环境,这种环境使得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构成了完整均衡的景观画面。
    《相宅经纂》中记载:“宅之吉凶全在大门……故大门名曰气 口”。因此,门的开法及出入口的营造在整体布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八宅周书》的理论,坐北朝南的坎宅以东南(生气方 )和南 (延年方)为上吉[9]。因为东南方是生气方,而大门又是聚气的,所以大多私家园林的大门都开在东南方,如拙政园、网师园等的大门都朝东南向开。关于住宅入口的做法也很有讲究,普遍是在门前设置照壁 (影壁)以起到挡煞、避煞、门不漏财的作用。拙政园、沧浪亭等的入 口处就采用堆叠假山石、营造地形以起到照壁的作用,阻挡“煞气”并保持“气畅”,同时开门见山避免了外界直视。
2、1、3 陵寝园林选址
    中国历代帝王一向都很重视陵寝风水,很多陵寝都是在经过周密详慎选择、具有完美环境景观质量及地理地质条件的山川形胜之地营建起来的[10]。从最早的黄帝陵到清东、西陵等帝王陵寝,无不受到风水的深刻影响,体现出“枕山面水”、幽雅清新、景色秀丽的美好山川环境。《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属陕西子午岭支脉,山势西高东低,坡势缓长似桥。山下有沮水三面环绕,四周风水气形具胜,堪称传统风水相地中的典型布局模式[11]。陕西关中地区北界“北山”,南倚秦岭,境内有渭河流过,自古以来就是各朝皇帝选择陵寝的佳地。目前开发不久的汉景帝刘启的汉阳陵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西和汉高祖长陵接壤,北濒泾河,南越渭河与汉长安城相望,可谓一块风水宝地。
    除上述论及的园林形式外,寺观园林也能体现出风水对其的影响,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带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寺庙园林也是在追求名山大川的基础上,依托自然地形和地势,傍水依山、负阴抱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利用和装点自然”,达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意境。
2、2 水口园林 
    水在古代被视为是财富的象征,人们对水口的形局讲究“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处。”《地理大城•山法全书》中说这样做不仅达到聚财的目的,也将“生气”牢牢地聚集,从而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水口地形要呈“锁闭”状,以利聚水聚气,多选择山脉转折,犬牙交错或者两山夹峙,溪流左环右绕之处[12]。徽人为了留住水财,在水口园林的建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桥、塔、亭、大树等标志物对水口进行“增崇”[13]。
2、2、1 水口建筑
    一般以桥为主作“关锁”,辅以树、亭、堤等,在人文层次较高的地区,则以楼、阁、庙、亭、塔为主,辅以堤、树、桥等。徽州婺源考川《仁里明经胡氏支谱》中提到有文昌阁,便是水口建筑的一种形式。水口建筑一是镇锁水口以利聚财聚气;二是寓寄祈富和文运昌盛,且弥补了自然山水环境的不足,美化了环境,满足了大众的心理愿望[14]。
2、2、2 水口林
    水口林是为彻底扼住水口,增加水口的锁钥之势而建的风水树。不仅聚财聚气,防风挡沙,更是营造了绿树成阴、空气清新良好的园林景观。其树木多以樟树、枫杨、银杏、柏树、槠树等为主,单株植于水岸,或片植、群植,以围蔽屏障形式将村落给予庇护[15]。
    水口林作为村落出入口,空间上欲扬先抑,开合有度,富有节奏韵律,景观上溪水潺潺、塔楼娑影、风光宜人,在古代还有防卫、定界、导向及聚会作用。不论修建水口建筑还是广植水口林,都是为了增加锁闭把守的气势,留住吉气。
2、3 “形势说”与古典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风水中的“形势说”应用在园林建筑设计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大突出特色和卓越成就。
    “形势说”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即“百尺为形,千尺为势”。折算公制百尺约 23~35m,千尺约230~350m。王其亨[4]认为,在设计建筑单体或进行建筑局部空间划分时,面阔、进深与高度一般应以百尺为限,结合当代视角理论分析,完全合情合理。而“千尺为势”则用在限定大范围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上,这样在远观的角度上不会使空间太空旷而仍具“人情味”。在远景逾出千尺之外,风水说也有相应的理论如“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形成势来”、“形以势得”等处理手法。典型例子莫过于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内建筑的设计,几乎完全按照“百尺为形”来控制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如太和门全高23.8m,处于九五至尊的太和殿通进深33.33m,加上台基共35.05m。从大的平面布局来看,大部分的广场街巷,相邻单体建筑的距离最大也在350m内,严格遵循着“千尺为势”的界定。
    “形势说”对现今建筑设计具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在园林建筑设计或是处理建筑外部空间时对此加以考虑,不仅能满足功能艺术的要求,还具有传统特色。
2、4 其他
     风水理论还对其他园林要素如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地理五诀“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中的“觅龙、察砂”便是选址时对基址形局的要求,这些理论亦可用于假山石的营造。关于理水,风水讲究“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弯环绕抱,曲折有情”等。论及植物配置,清高见南《相宅经纂》中记载:“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私家园林属于文人士大夫园林,“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君子比德,竹子高风亮节的气质刚好符合文人园林的特征,因此,很多宅园都广植青竹,营造了幽雅静谧的园林氛围。此外,槐树 (禄)、“玉(玉兰)堂(海棠)春富(牡丹)贵 (桂花 )”、梅花(象征5个吉祥神 )等树木都是吉利美好的象征。风水中还有很多禁忌,如“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中门有槐富贵三室,宅后有榆百鬼不近”;《阳宅十书》云:“凡宅井不可当大门”等。
3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指导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部分,几乎涵盖了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古典园林与风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风水观在古典园林中的渗透和影响显而易见,尤其二者所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境界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回到现代再思考,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场地进行实地勘察,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客观评析,这与风水中所要求的“相地得益、构园得体”、“得景随形”等[16]做法完全一致。故笔者认为,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初始阶段应试从风水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环境要素,为设计做好准备工作,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