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规划37.4平方公里区域首试“海绵城市”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0日
沈阳规划37.4平方公里区域首试“海绵城市”
下雨的时候吸收雨水,干旱的时候再把水“吐”出来,城市像海绵一样,有着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这就是“海绵城市”效应。沈河区双河城公园今年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市建委和沈河区城管局首试“海绵城市”效应。8月18日,记者实地探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海绵城市”是由绿地、雨水收集系统、滴灌系统三部分组成。据了解,在双河城公园3万多平方米绿地下面,建设者设置了一个能够容纳300立方米雨水的收集池。下雨时,公园附近的市政雨水井中收集的雨水,会通过管道流入收集池。经过渗透、沉淀,雨水再被潜水泵抽到滴灌系统中。“下雨天收集雨水,干旱的时候,再用雨水浇灌植物,如此循环下去,一年能节约大量地下水。”沈河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市建委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研究管网改造、园林绿化、水系治理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下半年,绿化、公园改造、道路整修及沿河项目的建设和改造,都要按照“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实施。
目前,沈阳已规划了37.4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海绵城市”是由绿地、雨水收集系统、滴灌系统三部分组成。据了解,在双河城公园3万多平方米绿地下面,建设者设置了一个能够容纳300立方米雨水的收集池。下雨时,公园附近的市政雨水井中收集的雨水,会通过管道流入收集池。经过渗透、沉淀,雨水再被潜水泵抽到滴灌系统中。“下雨天收集雨水,干旱的时候,再用雨水浇灌植物,如此循环下去,一年能节约大量地下水。”沈河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市建委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研究管网改造、园林绿化、水系治理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下半年,绿化、公园改造、道路整修及沿河项目的建设和改造,都要按照“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实施。
目前,沈阳已规划了37.4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上一篇: 京津冀七省区市共同保障阅兵期间空气质量下一篇: 京津冀将建环首都国家公园 湿地问题引关注